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世界影響力不斷增加,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積極發揮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受中國地位的提升,人民幣匯率氣勢如虹,從5月底開始一路走強,數據顯示,11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5762,較上一交易日上升286基點,升到了6.5元時代。此外,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漲到了6.5元時代。時隔兩年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重回6.5元時代。
多重因素刺激人民幣匯率走強
“近期人民幣升值,主要是受到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10月23日回應稱,中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將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出口形勢良好,境外長期資金有序增持人民幣資產,人民幣匯率在市場供求推動下有所升值。
近期多重因素又推動人民幣匯率新一波上漲,包括第三屆進博會召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
RCEP是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2019年,RCEP的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總量約30%。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進6.5時代,也是匯率市場投機情緒的反映。” 譚雅玲稱,中國金融市場加速開放,所以國際資本在投機、對沖和套利方面比較青睞中國市場,這種疊加效應就促使了資金涌入中國市場。
美元價格是自由浮動,而人民幣是有限浮動,但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卻超過了美元的貶值幅度。這種異常現象背后,可能有海外對沖基金刻意打壓中國利潤的嫌疑。
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進口企業會降低采購成本,增加盈利。同時對于老百姓來說,出國旅游、留學、購物也會更劃算。不過,對于出口企業帶來較大不利影響,出口產品成本提高,進而影響出口企業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會存在匯率風險,導致匯兌損失。
目前人民幣升值,外貿企業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升值過快會進一步壓縮中小外貿企業的生存空間。
匯兌損失導致利潤減少是外貿企業普遍面臨的挑戰。譚雅玲舉例稱:“一家企業掙回100萬美元,在人民幣匯率是7的時候能換回700萬元人民幣,現在只能換回650萬。要知道這些企業的利潤率很低。人民幣匯率上漲一下子就超過他們的成本線,對這些企業甚至形成生存挑戰”。
面對匯率波動,企業應該加強風險防范意識。第一,需要改變人民幣不是升就是貶的單邊直線性思維,樹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意識。第二,要合理審慎交易,做好風險評估,對匯率敞口進行適度套保。第三,要盡可能控制貨幣錯配,合理安排資產負債幣種結構。第四,不要把匯率避險工具當做投機套利工具,承擔不必要風險。
不少企業已經開始了鎖匯操作。鎖匯就是鎖定匯率,銀行也稱為叫遠期結售匯。比如,近期上市公司震有科技發布公告,擬開展金額不超3000萬美元的外匯遠期結售匯業務,就是為了有效規避外匯市場風險,防范匯率大幅波動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的不利影響。
匯率市場的影響因素或重新回歸疫情下的經濟復蘇表現,短期內,市場風險偏好進一步上升的空間不大,人民幣匯率陷入震蕩行情;年末結匯盤及美元季節性走弱,意味著人民幣仍有升值空間。
對于匯率的走勢,王春英判斷,在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未來人民幣匯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繼續保持雙向波動和基本穩定。
面對人民幣匯率大漲,央行從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此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0月27日發布消息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調整報價模型。近期部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基于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主動將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模型中的“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
“外匯局會進一步配合人民銀行持續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王春英強調,堅持推動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提高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在不斷擴大境內市場對外資吸引力的同時,也為境內投資者提供更多配置境外金融資產的機會和條件。